*友情提醒:欢迎各位大侠加李莫愁个人ce或者
古墓派·科普采访
李莫愁:水银从大腿静脉进去后一般会分布在哪些地方?
某大医生:静脉回流的话,一般来说,先是腔静脉,腔静脉就到了右侧心房,之后肯定再到心室。然后右侧的心室再打出来的话就到了肺里面。这条应该来说是没错的。另外一个,水银打进去后,肺就像栓塞一样,跟肺的血管被堵了一样,所以肺基本上就废掉了,没用了。这里莫愁不禁想到了天山童姥的独门暗器“生死符”,把酒、水用功力制成薄冰,打入人体后,奇痒难忍,也是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李莫愁:和水银本身的化学性质的关系?
某大医生:水银从化学性质来说确实是有毒性的,但是化学性质的毒性可能经过消化道、呼吸道这些更厉害。直接打到静脉里的,很快就到肺里头去了。所以说毒性反而应该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另外,毒性如果要发挥的话,如果真有毒性的话,按照现在的医学,通过血率、血透可以把这些毒性的东西给滤出去没有问题,但是肺本身的功能就很难维持了。呼吸机现在肯定是离不开的。但是他的肺也不是全部的堵死了,可以看到像树一样的,有一部分肺功能还是有一点点的。所以肺有一点点功能,呼吸机永远离不开。所以,这个人活着是没有问题,可以给他维持住,但是人不可能这样活着,那有啥意思。
真正想救这个人,可能需要肺移植来达到效果。但是肺移植一个不一定能成功,第二,血管从,比如说从腔静脉到了右心房以后,打出去右心室,打到肺里头,这一路上可能别的地方都有了好多问题,所以,就怕这个肺移植效果也不好。另外,肺移植涉及到肺源的问题,从哪儿得到肺,还有经济条件等很多问题。
所以这位病人肯定是九死一生了。有两点奇葩的地方在于:女方可能是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医学基础,不然怎么可能会想起往静脉里打水银,这是闻所未闻的。从静脉里打氯化钾,让人一下子死亡是有的。但是打个水银进去,只能说没有一定的医学知识是想不到的。
李莫愁:这样还不算杀人罪。
某大医生:对,就是让他生不如死,她狠毒就狠毒在这你一下子让他死了倒没事儿,痛痛快快,最多就算一个杀人嘛。痛痛快快,被杀死了也就杀死了,这样等于靠呼吸机活着,很痛苦的。眼睁睁的,肺呼吸不了,人活一口气,对不对?而且她这样不算谋杀,她没有把他杀死,怎么算谋杀。只能说故意伤害。这个女的还是有一定的思想和专业医学知识。所以我个人感觉就是这个女的太狠了,而且恨之入骨了。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前因后果,我就无从了解了。她做的这个事还是违背了我们这个医学伦理。你真是学医的,你不能这么做,你就是违背了医生学的最基本的,是害人,而不是救人。
李莫愁:有没有一部分到脑子里去的?
某大医生:脑子里,可能通过肺,脑子里可能左心室多一点。右肺的话,一般就是,因为从下肢上来的,基本上应该就是到肺脑子里,可能通过肺,脑子里可能左心室多一点。右肺的话,一般就是,因为从下肢上来的,基本上应该就是到肺了。所以这个人意识还是比较清楚的。不管她是干什么的,一定是有一定的医学背景。
在和大医生交流后,李莫愁也采访了另一位医学博士:
李莫愁:他的肺估计废掉了。
某博士:可以做移植。
李莫愁:这不是说移植就能找的到病源的。
某博士:对,如果运气好应该可以,但是撑个几个月应该是可以的,上面还都是好的。
李莫愁:病人已经在ICUC上呼吸机了。
某博士:对,上呼吸机,如果他基础体质好的话。可以活的久一点,熬到肺移植,如果不好或者熬到估计就不行了。
某博士:这个应该算杀人罪了。
李莫愁:关键是护士做这个事情,还是懂一定专业知识的,她一下子把他杀死的话,只要注射点氯化钾就可以了。
某博士:但是这个太明显了,应该慢慢的来。
李莫愁:她就是要让他活的生不如死。
古墓派·李莫愁说
科学家让测试者先盯着一张图片,面对这张图片上的人,测试者持中立的情感态度。然后,科学家又让他们盯着另一张图片,而这张照片上的人是测试者所憎恨的。实验进行时测试者接受的磁共振检查,使得研究者能够观察到他们大脑的哪些部分是活跃的。Dr.ZekiandDr.Romaya欣慰地发现,每个测试者憎恨他人时都表现出了同样的状态——既他们大脑的额叶内侧回,右壳核、内岛叶,和前运动皮层的部位被共同激活了,这就是如今被熟知的“憎恨回路”。
前运动皮层是当人们产生侵犯意念时被激活的大脑区域。也就是说当我们憎恨某人时,我们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准备好了对其人身攻击。额叶回路负责处理自我意识,并且与是否进行决策有关。大脑的这一部分回路是协同工作的,产生憎恨情绪的人的“憎恨回路”处于激活状态时,他们就会考量,眼下是否是攻击憎恨对象的正确时机。
爱恨交织的大脑
壳核和岛叶的参与让憎恨回路变得更加令人感兴趣。磁共振仪器显示,当一个人感受到罗曼蒂克的爱意时,这两个区域都会处于激活状态。研究者认为,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总是会有爱恨交织的感受,尽管这两种情感看起来是对立的。
当人们陷入爱河,壳核会处于激活状态;当人们感受到蔑视和厌恶时壳核同样也会被激活。损伤壳核和内侧岛会导致人们无法辨认他人面孔上的厌恶情绪。当一个人具有侵略性时,壳核就处于活跃状态。如此看来,壳核的活跃似乎展示了爱的阴暗面——对情敌产生攻击性,或者对爱人的某些行为感到嫉妒。
在憎恨之下,大脑某些部分被激活的同时,其他一些脑区将受到抑制。高级的额叶回与自我意识和欢笑有关,所以当人们感到憎恨时额叶回就会处于抑制状态。研究者发现,当额叶回被抑制的时候,会影响一个邻近的脑区,从而增加强迫性行为——所以当我们感受到憎恨时,我们不再言笑,同时也会表现的有一些强迫性行为。
强迫状态下的人,会不断重复同一固定的行为模式,或者陷入一些重复的想法无法自拔。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或是行为。
憎恨时负责处理判断的脑区没有被抑制,这也是憎恨回路激活状态下的大脑与处于爱意之中的大脑的主要区别。
当我们憎恨某人时,大脑中负责判断的区域异常活跃;
当我们爱着某人时,大脑中负责判断的部分将被抑制;
怪不得爱一个人更容易失去理性,恨一个人就很喜欢批评。
恨是一种调节机制
恨是调节内心平衡的一种心理机制
研究证明:爱和愤怒在大脑中是联系在一起的。研究人员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以发现回报和愤怒是如何紧密缠绕在一起:刺激一只猫的回报反应区,这猫会感觉到强烈的快感,如收回刺激它就会咬人。研究结果发现:一般的愤怒过程和额叶前部皮层中心紧密相连,后者是跟“回报”有关的结构,如赢得爱人的回报、认同,这种期待没有得到满足的反应被认为是“受挫-敌对假设”。所以,当爱的动力受到阻碍时大脑就会将激情转变成愤怒,产生负面情绪甚至攻击行为。爱一个人得不到回馈,在受到伤害后便会转用恨的方式来掩盖,恨是一种攻击,通过攻击让自己认为不再爱了。心理防御机制里如此定义反向作用(reactionformation):将意识不能接受的内容压抑进潜意识,并以相反的外显行为体现出来。反向行为是一种无意识的压抑行为,若使用得当,是一种适应性行为;使用过度压抑太多,以反向行为表现出来,轻者不敢面对自己,重者将造成严重的心理困扰。
通常来说由恨产生的愤怒、悲伤等情绪对身体健康有害抑制免疫系统,但事实上,人们也需要通过这些情绪的宣泄,才能使自己走出困境,所以恨是我们调节内心平衡的一个工具。进化心理学认为由爱生恨产生的愤怒消沉等情绪能帮助人们从“绝望反应”中解脱出来,重新开始。恸哭、目光呆滞、自我封闭等意志消沉的反应是应付机制进化而来的:消沉是一种可信的信号,表明某件事不可救药地出错了;它是一种求救的信号,强迫受到很大压力的人寻求帮助。
因此爱而不得时,人们通常会经历这样的心理过程:愤怒和抗议爱人的离开,试图赢回爱人的认同,未果后重复愤怒和痛苦情绪,再狠狠痛过后彻底放弃,将自己重新准备好,进行下一次恋爱。
虎鲸会
虎鲸会(iShamuClub)是金庸书院下设的科学家俱乐部:
iShamuClub,theclubforscientists(iShamu=imagination,Stanford,Harvard,yAle,MIT,UcBerkeley,UcSanDiego)
iShamuClub是这六个学校的校友,互相科普、协同创新、协同创业,“用科技改变未来”的俱乐部。欢迎大家加入古墓派,扫描李莫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ujinga.com/wxtz/5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