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虎鲸 > 虎鲸生活习性 > 正文 > 正文

记录到多种神秘喙鲸的野外信息这个科考航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2/6 12:48:15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4116.html

海南日报记者黄媛艳通讯员杜莉/文

7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海洋哺乳动物与海洋生物声学研究室(以下简称“深海所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组织的“第六次南海深潜/远海鲸类科考航次”完成全部科考任务,顺利返回三亚。

执行本次任务的“粤湛渔科2号”科考船驶入三亚港区。海南日报记者王程龙摄

该航次历时20天,航程多公里,考察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南海北部海域。航次采用目视考察和被动声学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并辅以环境DNA收集,旨在前五次科考航次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南海的鲸类物种多样性、种群现状和地理分布格局等开展研究调查。

考察期间,深海所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共目击到深潜鲸类和远海型海豚动物58群次,其中深潜鲸类27群次。通过影像拍摄和动物水下发声记录,获取了大量鲸类图片、视频及音频资料。其中,该团队多次记录到多种神秘喙鲸的野外信息,数据非常宝贵。

本次活动的科考人员在南海北部海域开展深潜/远海鲸类科考工作。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供图

经对考察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发现,本航次目击到的鲸类动物至少包含15个物种,其中深潜鲸类10种,包括抹香鲸、短肢领航鲸、瑞氏海豚、糙齿海豚、小虎鲸、小抹香鲸和侏儒抹香鲸,以及3种珍稀喙鲸。此外,本航次还记录到5种远海型海豚,包括条纹海豚、弗氏海豚、热带斑海豚、长吻飞旋海豚和瓶鼻海豚。

在南海北部海域拍摄的海豚群。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供图

航次结果进一步证实,考察海域拥有较为丰富的鲸类物种多样性,有大量深潜鲸类及远海型海豚动物栖息生存于我国南海北部海域。本航次进一步积累了抹香鲸、短肢领航鲸等南海常见深潜/远海鲸类的生态学和发声数据资料,为完善南海鲸类物种数据库和发声信号数据库建设提供了数据资源;同时取得有关这些鲸类动物在南海的地理分布格局特征的新认知,并对个别神秘喙鲸的形态、行为、发声特征等有了国际领先的新认识。

在南海北部海域拍摄的抹香鲸。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供图

“本航次的收获是创纪录的,考察团队曾经在一天时间内发现了10群次各类鲸类动物,这在以往航次中是没有过的。下一步,科研人员将针对所获得的新数据、资料及样品,进一步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深海所助理研究员、本航次首席科学家助理刘明明透露,该团队未来将在更广阔的中国海域针对鲸豚类生物开展更广泛的野外调查和科学研究,进一步增加我国在鲸豚类研究数据的积累,为保护海洋哺乳生物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南海具有开发赏鲸等生态旅游业的潜力,团队还将努力推动产业与科研的深入合作。

执行本次任务的全体工作人员下船后合影留念。海南日报记者王程龙摄

据悉,南海海域是我国鲸类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海区,在南海海域出没过的鲸类动物多达30多种。从年开始,深海所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已连续5年,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南海深潜/远海鲸类”科考航次。截至今年,研究团队共组织开展相关科考航次6次,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已初步摸清南海区域鲸类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地理分布格局特征,为下一步保护南海海域以鲸类为代表的海洋珍稀濒危动物提供了科学依据。下一步研究将围绕鲸类的种群动态、威胁因子、受胁状态、地理格局形成的机制、适应性演化机理等国际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ujinga.com/shxx/12605.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虎鲸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