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虎鲸 > 虎鲸栖息环境 > 正文 > 正文

趁活着,有多远,走多远三南极什么样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11 18:53:13

追求诗和远方是每个人的自由,

然对一个被癌症判了死缓的女人,

克服困难完成“我要去南极”的梦想,

显得又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鲜华活出自我的生活态度值得敬佩,抗争病魔的顽强意志尤其励志!”

从南极回来后,很多朋友问我:风景怎样?自认为语言表达能力不错的我,每每会顿住…我无法用一句"特别漂亮"来形容,这,甚至是亵渎了南极。

因为南极不是风景,不可把玩,甚至不能用欣赏、陶醉来描述。感觉它完全就不是人类社会,脱离人类的所谓文明。当然,它更和我们日常旅游的一切"景点"无关。

南极位于离中国最远的地球的最南端。四周环绕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陆地面积相当于中国面积的1.5倍。气候恶劣,年平均气温零下55摄氏度到零下60摄氏度,最低达到过零下80多度。12级台风风速是32.6米/秒,南极最大风速可达米/秒!挑战南极,是对胆魄和体力的最大考验。

南极宁静,南极壮美,南极纯洁,南极神秘。我坚信所有来过南极的人都会同意:南极之旅绝对是一个人一辈子最值得回味的经历。

虽然人类早就对南极心驰神往,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南极洲只不过是印在地图上的一片白色魅影。年,人类终于第一次踏上了南极,踏上了这块世界上最后的净土。终于,今天,我也来了。北京的11月正值南极的春天。乘着这艘美国的海钻石游轮,开始了实现梦想的航程。

海钻石邮轮隶属美国夸克邮轮公司。夸克是全球最大的南极旅行船公司,有4艘南极旅行船,其余南极船公司都只有一艘船。夸克的实力最雄厚、船长和探险队更有经验!

房间不错??19平米。有窗。

轮船设施一般良好,应有尽有:餐厅,图书馆,纪念品商店,健身房,观景休息餐吧。毕竟船不大,要求不能太高。大船条件肯定会好,但估计有些峡湾会进不去。而且登陆速度会慢,登陆次数也会少。哈哈!咱是做过攻略的。

上船的第一件事情是拉响警报演习。这对旅程安全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我们要穿越的是素有"杀人西风带"之称的德雷克海峡,海上风浪很大,警报演习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世界上最宽的海峡,德雷克海峡是通往南极的必经之路,由于太平洋、大西洋都在这里交汇,惊涛骇浪中的豪华巨轮就像一片单薄的树叶,。所以在去往南极的海上完全不晕很难,所以建议大家去南极最好上船后一定要吃晕船药。

然后排队领防寒服(赠送)和防水靴(租借)。

当真正直面千米宽的"杀人西风带"的德雷克海峡时,多数团员心里仍然没底——恶劣的天气,剧烈的摇晃,滔天的巨浪,对我而言,也是南极之行的最大挑战,最大顾虑。

广播通知:全体团员去医务室领药(防晕)。我和同伴领回药一看,美国的,也不知什么成分。对视了一下,坚定地放进嘴里。

过不多久,轮船开始晃动,且幅度逐渐加大。这时已经禁止登上甲板。于是我俩除了吃饭基本在床上平躺。这样肯定会比直立感觉好些。为了安全,房里的所有家具都是专门有固定。桌面的东西也都收起来了。但浪大的时候,衣柜门一会儿大开,一会儿又重重的关上。床头柜的抽屉都甩了出来。最后索性床头柜也倾斜了。很奇怪的是我居然没有晕,可能之前思想准备太充分了。我静静地躺在床上,闭着眼睛,随着船晃动的频率荡啊荡,想象着自己是躺在妈妈推的秋千上……。最好把一生的动荡、生离死别、情与伤害、疾病与痛苦都荡掉,只剩下幸福、安稳、可预见。

人的生命注定是卑微的。但自己也有权拥有这生命的高贵。在巨大的变故面前,无论是疾病还是情感。人经常是非常脆弱的。如果可以对变化安然处之,生命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定力。

剧烈的颠簸没有把我怎样,只是晃空了肚子。来到餐厅,吃饭的人明显减少。我填饱肚子。一种愉悦油然而生。德雷克海峡的颠簸没有让我的心情变糟,反而是让我体会到了保持内心平衡的喜悦。

劈波斩浪的二天过去了,风浪逐渐减弱。广播通知:船头11点方向发现虎鲸,请大家上甲板观看。这几张图片都是盗团友们的。我用手机拍的实在太low。

开会了!宣讲《南极条约》。南极是一片没有被污染过的土地,南极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它是世界的……。公约是多个成员国共同制定。要求我们保护水陆环境及动物。这里有一个来南极必须人尽皆知的规定:不要留下任何东西,除了脚印;不要带走任何东西,除了记忆………。

说这些话的时候,探险队长伍迪表情严肃、庄重。南极在我心里也变得更加神圣。

前方开始出现大量的浮冰。

轮船在雪山、蓝色浮冰间穿行,当广播告诉大家就要换乘冲锋舟登陆长城站时,我们的兴奋点都被点燃了。在组织方的安排下,大家分组编队。把要带上岛的所有个人物品:包、衣物等。只要不是新买的,全部由工作人员做"吸尘"。排空大小便。所以我们基本不带水壶下船。

下船时要确定你的房号、姓名;回船时再次确定。不然……探险队员就得到雪地的冰洞或者海里去找你。

下船之前双脚都要浸泡到消毒池里,连鞋底也要清理干净,完全不会留半点污染在岛上。上船时要再次浸泡。因为也不能使岛与岛之间交叉感染。世界各地的旅行者都谨遵极地的游戏规则。所以,南极才会纯净到冰都可以吃的。这更让我看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听说在北极,因为环境被污染,景色一年不如一年,就连北极熊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胁呢。

看我的装扮,武装到牙齿—-带面罩的头套。这是为南极之行专门买的。是不是怎么看都像打劫的。其实,也就是第一天冷些,防寒服里套着一件薄羽绒服。接下来的几天并不太冷,在岛上有时还会觉得热。但因为要坐冲锋舟巡游或登岛,寒风吹起来还是非常刺骨的。所以呢,继续武装到牙齿。好多团员羡慕的夸我这头套是"有备而来"。因为不但防冷、防风,最重要的是防紫外线。拍照时拉下来你就会看到我了。

勇敢的心,非凡的梦!趁活着,有多远,走多远!

我站在南极,在离祖国将近二万里之外的地球另一端!我站在长城站!!!

能够去到长城站,是所有南极的中国人最期待的事情。在南极,也是不来长城站就算不得好汉的地方。看!五星红旗为这片缺少温度的大地,注入了我们浓烈的情感和民族庄严。

长城站在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南端,是中国的第一个科考站。年建立。这里有办公楼、宿舍楼、医务文体楼、气象楼、通讯楼和科研楼,还有若干栋科学用房。这里的大多数建筑都是"空中楼阁",一般距离地面有些高度。这是为了适应南极暴风频繁的特点,不然,房屋就有被积雪掩埋的危险。

世界上共有2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53个科学考察站,大多数国家的南极站都建在夏季露岩区。只有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意大利、德国以及中国在南极内陆建立了常年科学考察站。其中,美国建在南极点的站和前俄罗斯的东方站最为著名。

年中国在南极内陆"冰盖之巅"建立了第三个科学考察站——昆仑站。矗立在海拔米南极"冰盖之巅"的昆仑站,是目前南极所有科学考察站中海拔最高的一个。这标志着中国已成功跻身国际极地考察的"第一方阵"。成为继美、俄、日、法、意、德之后,在南极内陆建站的第7个国家。。那么到目前为止,中国有四个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很是了不起。

要论最大科考站是美国的麦克默多站。(行程没有)有各类建筑多栋,包括10多座三层高的楼房,机场,通讯设施、医院、电话电报系统、俱乐部、电影院、商场一应俱全,仅酒吧就有4座之多.麦克默多站的夏季,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就像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有"南极第一城"的美称.

美国科考站是最大的,也是最奇葩的科考站。《澳大利亚人报》12日(也就是我们从北京出发的那天)惊爆丑闻:不要以为美国南极科考站有多高大上,每年冬麦克默多站就像"酒池肉林",不仅酗酒、吸毒是公开行为,为排遣寂寞无聊的生活,男女性爱也成了重要的"娱乐项目"。

因为南极的冬天不但极寒期也是极夜期。也是科考站生活最黑暗的时候,人在那种极地容易患抑郁或暴力倾向。

这个科考站夏天0人工作,其中大部分是后勤保障人员。冬季留人

我国冬季四个站夏季80人,冬季40人。我们去时长城站14人。

他们居住环境还是比较简陋,尤其是缺乏蔬菜水果。要通过智利站的飞机买来,很贵很贵。不过现在他们也开始种蔬菜水果。还有葡萄呢!有位友还专门他们带了二条烟。真是有心人有备而来。

破冰船缓慢前行,不时会有撞击巨大浮冰的震动!原来昨天遇到的浮冰只是小cas,真正的南极大陆在眼前!

这里是一片寂静的世界。由于波纹型的冰裂缝和极其不稳定的冰川,偶尔会传来远处冰山一角崩塌入海的巨响。

除此以外,在风平浪静时,这儿就是一张立体的名信片,没有丝毫的波澜。动物们是打破这片寂静的唯一主角。它们的鸣叫,它们的撕打,它们的鼾声,它们的一切。

以前真不知道企鹅会游泳。

到了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当船接近峡湾时海面上出现了更多冰山和冰川。与我以前想象完全一样!南极——真实、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形状各异,震撼已无法形容。

坐在冲锋舟上,看到很多海豹。有的慵懒的在冰块上悠闲地晒太阳,也有的在海水里拍打、翻腾……身边的长枪短炮顿时咔嚓咔嚓声不绝于耳。海豹们的皮肤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银光,这从前只在电视节目中看到过的画面,现在近在咫尺,兴奋不已。别看它们看着慵懒,在水里却行动敏捷,时速能达到每小时37海里。无法想象吧!

尽管严寒让人类在这里很难生存,但这里却是一些野生动物的天堂。是企鹅、海豹、南极磷虾、南极海鸟和众多珍稀无脊椎冷血动物的家园。因为少有人类打扰,它们也许是地球上生活得最快乐的动物。

登陆每个岛屿时都要按规定有序行走。在探险队员的带领下,大家严格沿着他们用红旗标志的路线前行。这样既能避免积雪覆盖下的隐患,比如冰洞之类。也避免踩入及膝的积雪里。因为你踩进还可以艰难的拔出腿,而企鹅掉进去可就爬不出来啦!

山的这一面,企鹅密布。它们旁若无人地摇摆着行走。大家不禁惊叹:企鹅居然完全不怕陌生人,在极地优哉游哉地生活着。并且在这广阔的天地间肆无忌惮地秀着恩爱。

我们这个团队是摄影团,大家都是长枪短炮,而且是双枪。像我这样摄影器材为iPhon的。恐怕没两个。不过没关系,眼睛就是最好的照相机!

声明:转载需注明出处。

如果还合您的口味,不要忘记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ujinga.com/qxhj/5095.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虎鲸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