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虎鲸 > 虎鲸分布范围 > 正文 > 正文

蓝色的斯里兰卡之一鲸鱼的歌唱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1/18 15:42:19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这是《庄子·逍遥游》的一段:传说中的大鱼——鲲,生活在北边幽深的大海中。

海深,才有鲲。大鱼,只能游弋于深海。

斯里兰卡,被印度洋环绕的小小岛国,却有世界上最好的观看鲸鱼的地点。因为斯里兰卡的大陆架极窄,南端的大陆架延伸到极深的海域,驶离海岸线20多公里即是深海区。而且那附近的海域各种生物蕴藏丰富,还有很多鲸鱼们爱吃的磷虾,所以多种鲸类迁徙都从此经过,并在此停留觅食。但受季风风向变化和鲸鱼巡游路线变化影响,每个地方适宜观鲸的时间也不一样,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4月,南海岸的美瑞沙是最佳的观鲸点。

现在是2月中旬,如果天气好、运气好的话,便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大的生物——蓝鲸。于是,我凌晨四点起床,匆匆乘坐汽车赶至美瑞沙的渔船码头。天刚蒙蒙亮,待顺利坐上渔船,从半透明的浅海区驶入印度洋,恰逢日出。

初生的太阳倒映在蔚蓝色的海面上,金光的反射越来越耀眼,似乎每一滴凌空跃出的海水,都被增加了一圈神圣的光晕,直至刺目得让人无法直视。

渔船颠簸着继续航行,驶入印度洋深处寻找鲸鱼,我这才感觉到洋与海有什么区别。在埃及红海潜水的时候,身边的海水完全是透明的,各种颜色的鱼儿游来游去,望着它们,只感受到宁静与美,只想扑进去与它们融为一体。

而现在,浪越来越大,海越来越深,颠簸的渔船在幽深的海面上简直如同一片纤薄的树叶般毫无抵抗力。我完全丧失了登船时的兴奋,也越来越没心思欣赏印度洋的美景,萦绕在心头的,只有越来越重的——恐惧。深处的海洋,竟然是黑色的,深不见底的黑色,如同流动的土地,涌动的山峰,生长的柏油,炙烈的岩浆,带着足以吞噬一切的傲慢,黏腻而冷酷无情。我甚至能感觉到深海幽灵的颤动,能感觉到它们冰冷的身体,擦过船底的声响。

深海,肆无忌惮的裸露出了她荒蛮与野性的一面。

我第一次感觉到,在我所见世界的下面,还有另一个海洋的世界。这种海洋世界,拥有不经文明雕琢的原初的力量。在海洋,万物皆平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海洋不复存在。连世界上体态最巨大的生物——鲸鱼,死亡之后,也会静静沉至海底,反哺它吃过的那些弱小生物。

在陆地,一棵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直至死亡倒下后完全被土地吸收,两者所需的时间几乎等同。在海洋,只有水深超过米的深海才会有鲸鱼出没。鲸鱼的寿命约为80-多年,当一头巨鲸的生命走到尽头,当它庞大的遗骸缓缓沉入深海,却为其他的海底生命提供了新的养分和生的希望。米以下的深海,没有任何光线,漆黑一片,海底生物只能依靠海面沉下的食物碎屑维持生命。而偶然落下的鲸鱼的遗骸,就仿佛海底突然出现的一片绿洲,能哺育黑暗中的各种生物将近15年。鲸鱼身上90%的软组织,成为盲鳗、深海蟹等食腐类动物的美餐。余下的食物残渣,还能让毛类、甲壳类小型生物再享用2年。鲸鱼巨大的骨架,会被大量厌氧菌入住,分解出硫化氢,为其他细菌提供能量来源。据研究,一头大型鲸鱼创造的生态系统,能供养海底上百种无脊椎动物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这,就是鲸鱼对海洋的反哺。

巨鲸落,万物生。

生死的轮回,自有慈悲。

海洋,自己就是一个生态独立的世界,不需要任何人类的统治,更不需要任何人给她命名。在海洋面前,一切来自文明的度量衡都是无效的,一切生物均需和谐共守海洋的原始秩序。

在俄罗斯人的传说中,整个世界犹如一个巨大的盘子,而这盘状的大地,则是由浮在海面上的三头巨鲸所支撑的。沧海桑田,无不是这些巨鲸身上的浮光掠影。

然而,鲸并不是鱼,而是胎生的哺乳动物。鲸类的祖先曾经生活在陆地,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只好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中。又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鲸的前肢和尾巴退化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变成了“鲸鱼”。

鲸鱼的种类有几十种,但统分为须鲸和齿鲸。须鲸性情温顺,只吃小虾小鱼,它们游泳时,张着大嘴将小虾小鱼连同海水一起吸进嘴中,再把海水从须间滤出来,将鱼虾吞进去。而齿鲸则武猛凶悍,牙齿锋利,吃大鱼也吃海兽。鲸鱼们睡觉总是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一有动静,就会立刻散开。

母鲸通常一胎一仔。而且,鲸宝宝竟然是吃母亲的鲸乳长大的。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鲸鱼母亲是在海里完成哺乳的!母鲸的乳房长在生殖孔的两侧,平常隐藏在皮肤的沟中。当鲸宝宝饿时,就会用嘴去擦母亲的乳房。鲸鱼母亲准备授乳时,细长的乳头会从沟中伸出,这时鲸宝宝就会用舌头把乳头卷住,再用口衔住乳房,而鲸鱼母亲会等宝宝衔紧后,将鲸奶喷射到宝宝的嘴巴里,因为母鲸乳腺区有肌肉,能自动将乳汁压出。由于鲸鱼是用肺呼吸的,必须要到水面换气,如果授乳时间过长的话,会影响鲸宝宝换气,而喷射授乳,一次只需几秒钟。鲸鱼母亲一次大约可喷出约10公升的乳汁,大约连续喷射十多次,才能让鲸宝宝吃饱。鲸奶是白色的,没有糖分,但是含有丰富的钙、磷和大量的脂肪,足以保证鲸宝宝成长的营养。

让我更没想到的是,体型庞大貌似蠢笨的鲸鱼,智商在动物界的排名竟位列前10。不过鲸鱼的成熟期很晚,需7-10年才能完全独立,母亲一般会把宝宝带在身边养育1至4年,在此期间,会建立非常强的亲子关系。如果鲸宝宝意外死去,鲸鱼母亲还会悲伤的托起宝宝的尸体继续游泳,不忍放弃。可见,鲸鱼是一种有感情的智慧生命。

一头成年蓝鲸,体长30多米,重达吨,仅肺部就重约公斤,可吸入0公升的空气,能使它在水下呆18分钟。这样的海上巨无霸游动起来,简直像一座移动的小山。蓝鲸换气时,由于压力过大,不仅声音响亮,还会在海面喷出十几米高的水柱,水柱又从空中落在海面打起层层水花,远远望去,仿佛节日里绽放的烟花,美丽极了。当然,这也成为人们在海面寻找鲸鱼的特定目标。

此刻,我乘坐的这艘渔船,便正在船老大的指挥下开足马力向远处的一处水柱奔去。说实话,虽然我身边黑瘦的小水手一再指给我看,但想在不断翻涌的海浪间辨别出远远的那一处水柱,真的是蛮困难。好在,有经验的船老大将船开至那水柱的附近,关闭马达,静静的等待鲸鱼游过来。

它们真的来了!

两头蓝鲸,居然真的近在眼前,我甚至能看到它们身上寄生的大片的藤壶!这种世界最大的巨型生物,是如此的自由自在,像调皮的孩子一样,同时喷吐着可爱的水柱,再用一个潇洒的甩尾潜入深海,绝尘而去。

怀着庄重的谦卑,我目送着蓝鲸离去。在无垠的印度洋,它们游弋得如此执着,如此优雅,如同海洋中的朝圣者,经历了万年的进化,依然欢快的做着它们自己。

海洋,这片宽容的自由之地,貌似威严,却是孕育生命的温柔摇篮。

时代进化得越来越文明,人类的世界却越来越丧失野性。人类研究出各种科学技术,努力将自己圈在一个个水泥丛林里,但人与人之间,却越来越像两块积木一样难以沟通。我不知道,完全丧失野性的人类社会,如何将生命衍生下去?

生命既然是一种偶然,那么对于宇宙来说,灭绝一种生命绝不是什么稀罕事,人类不是已经灭绝了地球上的很多物种了吗?近0年来,已经有种兽类和种鸟类从地球上彻底消失。而其中1/3是近50年内消失的,在这些被灭绝的物种中,至少有3/4是由于人类直接捕杀造成的,另1/4则是由于人类破坏其生存环境引起的。而且,目前灭绝的物种仍在与日俱增,平均每天都有几个物种灭绝。

人类的敬畏之心,难道只体现在人类自己制造的宗教与法律上吗?

人类以万物之灵自居,自认拥有权力,却每天都在做毁坏自然的蠢事。人类忘记了自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离开自然将无以生存。如果违背了自然法则,被毁灭的只能是人类。

望着周围波涛翻涌的深海,我深感人类的渺小。在海洋面前,人类与一只小鱼小虾没有任何区别。人类为了买房子而进行的艰苦努力,与一只小小的寻找贝壳的寄居蟹,没有什么区别。

海洋,就是海洋,独一无二,万物一体,依其自性,繁衍生息。投之以友善,她就是慷慨的,回馈以丰饶的物产;投之以伤害,她就是凶残的,将锋利的牙齿对准人间。什么全球变暖变冷,那都是人类的问题,跟海洋没什么关系,冷了,海洋就变成冰,热了,就化成水。海洋是地球的一部分。地球在,她就在。

唯一可以让鲸鱼信赖的,是海洋,它们唯一的希望,也是海洋。

远远的,我恍惚听到了那对蓝鲸的歌声,它们在深深的海底自由歌唱,独特的声波跨越千里,寻找能听得懂的同类。

正午的阳光在海面跳跃、舞动,彻底掩去了鲸鱼那巨大的身影。而鲸鱼的歌声,却仿佛一首海洋的祈祷词,一支吹奏生命节奏的号角,一阵来自幽暗冥界的呼唤,一阙写给亚特兰蒂斯的灵魂之歌,穿越海洋,穿越天空,独自喝彩……

(未完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ujinga.com/fbfw/5529.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虎鲸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